以文化人、以文润城。12月27日上午,由中国国家画院、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承办的“畅神——范扬、梁时民、王辅民中国画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成都东盟美术馆举行。展览从12月27日持续到明年1月17日。
300件展品分为三个单元,象征着艺术家不同艺术创作理念
本次展览展出三位艺术家的作品近300件,分为三个单元:“风神尽现”“大道充盈”“世相多姿”,分别象征着三位艺术家的不同艺术理念。范扬、梁时民、王辅民三位艺术家分别以山水、花鸟、人物见长,他们的艺术也从三个方面代表着中国绘画关照自然的三种方式。他们的作品从自然和生活中吸取新机,蕴含笔墨逸气的书写、文人性情的表达、天地生机的勃发,呈现出旷达超然的艺术境界。
风神尽现——范扬先生的作品画风淳厚,笔墨沉雄,风神尽现。他承继了宋元“大山水观”的绘画传统和宾虹先生“浑厚华滋”的美学思想,具有雄强之骨和深厚学植。“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的山水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而是以超越传统的独特视角,呈现出具有新时代意义的万千气象。近年来,他的系列“冬奥”“亚运”组画更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新闻纪实风格,延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题材。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他的巨幅主题人物画,煌煌巨制,尽现生活与生命的光辉。
大道充盈——梁时民先生的作品素雅、沉厚、博大、深邃,虽作花鸟,却有苍茫开阔的山水气质。他的工兼写花鸟图式在当代花鸟画坛独树一帜,他将万物生灵放置在大美自然之中,元气淋漓的色墨效果,赋予禽鸟鸣虫历史的厚度与高古的品格,古雅氤氲的画境中,大道充盈,蕴含着天地正气与蓬勃生机。
世相多姿——王辅民先生的人物画取材于民间艺术和人文风俗,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和现实主义关怀。不论是他笔下的社火、戏剧,还是少数民族题材,都具有超越表象,直指内心的朴素精神。浓烈的色彩与恣肆的水墨冲撞出灵动奔放的表现主义意趣,富有澎湃的生命力量与观念性表达。
通过“游心”“畅神”的艺术实践,嫁接起精神与现世的桥梁
“圣贤映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中国画的“物”与“神”,“气”与“韵”,蕴含着画家自我精神与天地自然相辅相依的审美法则。古之圣贤在自然中体悟万般旨趣,追求天人和谐、心灵合一、自由舒畅的审美状态。本次展览的三位艺术家,均根植于中华传统文脉,将文人笔墨注入自然万物与现实生活之中,通过“游心”“畅神”的艺术实践,嫁接起精神与现世的桥梁。
三位画家的创作方式,可以用庄子美学中“游”的三个层次来表达:一是崇尚自然的游历,他们的写生作品及采风纪实是“游历”的基础。二是摒弃世俗的游世,“虚己以游世”,他们的作品虽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呈现出不被外物所羁绊的主体性自由精神。三是物与神游的游心,“乘物以游心”,他们的作品融汇了自然规律,以笔墨外化山气韵生动之意,通过独树一帜的视觉语言,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超然象外,抒写内在精神和思想意趣的艺术境地。
展览文化惠民,师生感悟中国画本体语言
此次联展也是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文化惠民的又一举措,对学校师生、广大市民群众免费开放。美术与设计学院2021级美术研究生李娜表示,“看了展览后,画家在表现作品时却赋予了一种人生哲理和对生活品味的追求,这是艺术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加强了我们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体会笔墨精神作为中国画本体语言的内涵与外延。”
本次展览策展人、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叶莹表示,三位艺术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生动气韵和高古意境,重气格、现品格的艺术精神,将被青年学子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为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当代中国画传承发展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周小骥主持开幕式。开幕式后举行了笔会,艺术家们现场挥毫泼墨,与学院的师生进行互动,上演了一场生动而高质量的中国画现场教学。
在专题论坛上,范扬、梁时民、王辅民与四川省诗书画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薛磊,四川省美协副主席、成都市美协主席姚叶红,四川省美协副主席张跃进,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陈荣,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展览学术主持吴永强,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美协副主席陈志才等专家们就关于中国画创新与教育、中国教学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如何守正创新、当下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开展了讨论。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部分师生聆听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