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微信

资讯

奉友湘《苏母纪》解密“三苏”:流芳千古,盖因苏母 -k8凯发天生赢家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3-11-20 15:41
关键字:苏母纪,三苏

17004464881884.jpg

11月17日下午,成都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主办,多位学者、专家参加,在成都市文联举行的“奉友湘《苏母纪》新书分享会”给出了答案——他们身后有一位共同的伟大女性。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苏”文名千古流芳,可知大儒铸就有怎样背景?11月17日下午,成都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主办,多位学者、专家参加,在成都市文联举行的“奉友湘《苏母纪》新书分享会”给出了答案——他们身后有一位共同的伟大女性。

下午2:30,分享会在成都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著名作家税清静的主持下开始。资深媒体人、《华西都市报》原常务副总编、作家奉友湘,首先对自己的新书、人物传记《苏母纪》的创作缘由、创作历程、创作构思、精彩故事、家风家训的卓异特点,以及其精神内核对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分享。

阐释创作缘由 分享精彩故事

谈及创作缘由,奉友湘说,多年前,他在阅读宋史及其相关书籍时,被苏母的故事深深吸引,且颇为感慨:“苏母既是一个家庭妇女,又是家里的顶梁柱,还是女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大慈善家。苏家致富后她周济族邻、捐资助学、奖掖亲孝,是一个独立于世、值得为其树碑立传的中国古代伟大女性。”因而他决定为苏母写一本书,为读者呈现 “三苏”背后睦族齐家的苏母,如何铸就三峰并峙名重古今大文豪的动人故事。

为了创作好《苏母纪》,此后,他花了6年之功,一边尽可能多地搜集与苏母有关的资料,一边殚精竭虑地构思。

“如何把苏母程夫人从一个扁平的、粗线条的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精心创作,变成一个鲜活、立体、可亲可爱可敬的伟大女性形象,就是我想做、要做的事情。”

奉友湘坦言,自己有这个想法之后,真正开始创作时,才感到非常不易。他发现“最完整的关于苏母程夫人的记载,仅有950字左右的内容,苏母的事迹在细节上是断裂的”。

创作的过程就是焊接历史。要想“焊接”好断裂的历史,并不简单:一要做到牢实可靠,做到艺术的真实;二要做到“点石成金”,提炼历史人物的精神;三要锦上添花,不仅要让故事更加精彩动人,对学术也要有所贡献;四要避免人云亦云,避免“炒陈饭”;五要为读者提供“真实历史记载的硬知识”;六要“修旧如旧”让读者看不出焊接的痕迹;七要使用“合金”,综合利用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升作品的厚重感。

奉友湘表示,在这个过程中,他“除了反复研读司马光写的程夫人墓志铭,还读了各种版本的苏东坡传,从中了解苏母故事;又请眉山、苏母出生地青神县的朋友给我找了不少资料。”其间,他数次去青神县及三苏祠,感受当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甚至还在三苏祠内睡过午觉,近距离地与三苏一家神交。”

于是,奉友湘通过《苏母纪》讲述了程夫人为促使丈夫苏洵读书上进,勇挑养家重担——卖掉陪嫁的金银首饰,租房开起丝绸铺,全家搬进眉州城。苏洵在妻子的鼓励下终成大家,苏轼、苏辙在母亲的教导下终成大才。同时,他还在书中展现了交子、蜀锦、青神竹编等四川特有的文化元素,使苏母勇闯商海的故事更加耐读。

“三苏”千古流芳 大儒铸就有因

在奉友湘看来:“程夫人不仅仅是千古贤母,千古贤妻,也是千古女商,千古侠女。”

因而,他在开掘苏氏家风家教方面,下足了功夫:从苏洵父亲苏序谦恭有礼、仗义疏财;到苏洵二哥苏涣勤政为民、清廉为官;再到苏母程夫人不贪身外之财、悲悯苍生、济世帮困,整个苏氏优良家风的创建、形成、发扬,一条红线贯穿到底。同时,在优教子女方面,《苏母纪》提炼出了程夫人和苏洵夫妇格物致知、饥饿教育、赏识教育、言传身教、游学深研的科学方法,暗合了现代教育的科学规律。“这些优良家风家教不仅在培养苏轼、苏辙伟人气质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即便现代的父母也可以直接用书中的方法、案例教育子女。”

创作中,奉友湘特别就千古关注且尚存争议的有关苏母的十大问题,以环环相扣的故事,给出了合理性解密:一是程家极富而苏家极贫,为何程家要把女儿嫁入苏门?二是面对好游厌学的丈夫苏洵,程夫人是怎么做的?三是苏洵为何在27岁时终于思变,想发奋学习?四是程夫人为何要成为一家之主,挑起养家重担?五是程夫人为何能在数年间成为巨富?六是东坡先生在《东坡志林·记先夫人不发宿藏》中留下了怎样的千年之谜?七是程夫人和苏洵在教育子女上有何妙招?八是程夫人如何散财济世?九是程家为什么会虐待苏八娘?十是程夫人一生中最大的痛是什么?

弘扬苏母家训 传承中华家风

分享会上,与会学者、专家纷纷就《苏母纪》的内容、文本、故事、结构、思想,以及现实意义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四川省作家协会老领导、成都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顾问郭中朝高度肯定了《苏母纪》:“五起五落的苏轼,为什么心态始终泰然自若?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在《苏母纪》里找到了答案。苏轼能拥有如此优良的品格,得益于苏母贤良聪慧的教导。这种家风家训的传承在当今社会也是十分值得借鉴的,苏母勉夫教子、齐家济世的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成都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艾莲点赞:《苏母纪》选择了一个好题材,苏母是堪与孟母、陶母、欧母、岳母媲美的伟大母亲;这也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题材,史料缺乏,细节寥寥。作者采用“演义”的写法,辅以对“交子”等进行过的研读,按照“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写出了一个鲜活的“苏母”。从唐型文化到宋型文化的转变中,苏东坡是一个时代造就的巨人(王水照语),而苏母对苏轼影响之大,史料可证。因此建议作者持续深耕该题材,使“演义”更加深入历史现场与生活史细节,不断提升其“历史感”。

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新很感慨:“《苏母纪》呈现给我们的何止是‘勉夫教子,底于光大’之苏母成就三苏的教科书似的故事,更是对当下不重己德、但求苟且,溺爱子女于无知,‘眊眊乎其犹醉’的一些母亲的警示与镜鉴。中国要振兴,傲视东方,需苏母再世,且多多益善。今之中国母亲,或未来之中国母亲,当多多阅读《苏母纪》,濯性涤心,以睦族齐家为是。今之中国男儿,无论长幼,皆沐苏母之惠识芳泽,想不成功,都难,故读《苏母纪》很重要!”

成都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李永康认为,《苏母纪》这部书有看点。看书名,就知道该书记述的是在成就三苏“唐宋八大家,一门三父子”的传奇中,一位女性相夫教子的事迹,在今天或者今后都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这部书的针对性也很强。由于上述原因,希望知道这个家庭成功的秘密,知道这位女性故事的读者一定非常之多。而且可能都是年轻或中年读者,所以会有一定的发行量,并且还有可能一版再版,成为长销书(长期销售的书)。

成都市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委员盛红赞叹:“读《苏母纪》,从中领悟一位古代生活在四川眉山,看似平凡却十分伟大的女性程夫人的相夫之道、教育理念和创业经商秘籍,是成就‘三苏’背后绝对的重要条件,放在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值得大力推广和借鉴,推荐阅读。”

四川省杂文学会副会长、《晚霞报》副刊编辑何一东表示:“在读罢奉友湘的《苏母纪》后,感慨颇深。程夫人为苏家付出了大量心血,挑起了养家的重担,才使丈夫苏洵成为大家;教子有方,儿子苏轼、苏辙也奋发有为,终成大才。‘一门父子三词客’,程夫人功不可没。在今天,《苏母纪》的面世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一位妻子如何当好贤妻?一位母亲如何当好良母、树立良好的家风?苏母身上积极上进、乐于助人、厚德载物、为人正直、用心做事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魏孟灵作为学生代表也参加了此次分享会,她表示,《苏母纪》是一部在创作手法和创作过程上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优秀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一个集教育理念、商业头脑、人格魅力为一体的优秀中国女性形象。她相夫、教子、持家,勤劳、慈悲、宽厚,是三苏背后的女人,是地母一般的形象。《苏母纪》也填补了女性形象的空白,它再一次佐证:女性形象不应该是苍白的,她们也是历史长河中鲜活的存在,女性的价值不应该被埋没。

分享会最后,成都市文联文学部主任宁可指出:此次《苏母纪》新书分享会很成功,可谓收获满满。因为这不仅促进了作家之间关于新出著作的互动与交流,还对《苏母纪》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优秀的家训家风文化的弘扬,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梁启超说:“女性受教育,上可教夫,下可育子,远可治国,近可持家。”苏母令人赞叹的家训家风,对中华民族素质的提升,以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