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微信

资讯

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易旭东《三千年前的“双城记”:从“三星堆”到“金沙城”》出版 -k8凯发天生赢家

来源:巴蜀艺术网 2023-11-16 10:59
关键字:易旭东

640.png

内外“双循环”,滋养巴蜀文化的发展与辉煌。

巴文化、蜀文化,大禹称帝时就拉开融合大幕。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周时期,就已具雏形。

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易旭东,继《成都传: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上册、下册》于2022年3月出版发行,《三千年前的“双城记”——从“三星堆”到“金沙城”》近日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简介

本书探索、挖掘国家重要战略的文化底蕴、历史智慧。

引进环境史学,在“历史还原”的方法论上,跨界研究古蜀文化与巴渝文化的“一方之情”,首次系统再现3000多年前,成都平原上演三星堆“首都”、金沙城“副都”的“双城记”,重点记叙向金沙城“首都”转换中的“中国故事”与“成都创造”。既是成渝双城在上古时期的原态再现,又展现着中华文明的博大胸怀。

青铜神树,象征着人类远古文明中的宇宙树、太阳树。

太阳神鸟,蕴含的深意与青铜神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青铜文明独具特色的巅峰之作。三星堆、金沙城,并存交错超过200年,既是世界青铜文明的朝圣中心,也是“大国工匠”的发源地,更是四川向世界贡献的物质、精神双向财富。

本书围绕成都、重庆与武汉、杭州,以良渚、宝墩村、巫盐古道、盘龙城、三星堆、金沙遗址文明为代表的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系统再现形成过程中的“中国故事”与“兄弟对话”。

考勘溯源“三星堆”“金沙城”联通世界的“秘径”。除了南北丝绸之路外,通过巴蜀文化走廊的七条通道,与巫巴文化、荆楚文化融合;通过汉中,与关陇文化交流;通过岷山羌藏地区,与山地游牧文化互鉴;通过东面的巴濮、峡江地区,与“金道锡行”相通;通过西南方向的横断山区河谷交通线,与冰雪文化沟通;通过南面的僰道,与“西南夷”交流……

前驱文化,巴蜀英雄史诗,跨越3000年时光。

“双核一体”的雏形。从“三星堆”到“金沙城”——成都平原的小“双城记”,迈步向从成都到重庆——中国西部的大“双城记”。

作者简介

易旭东,知名学者型纪实作家,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特聘资深研究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 

资深媒体人,曾在多家报纸任副总编辑,天府文化学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学者。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纪实作品650万字,50多篇作品获各种奖项,300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等权威文摘报刊选集出版,收入文库。

首届李劼人文学奖得主。20世纪90年代曾获全国工人报刊优秀总编辑奖。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讲述三星堆城、金沙城3000年前历史的图书,书中既有严谨的历史考据,又有作者本人充分、大胆的想象,让人畅游其间,不觉处于两座城市当中。书中还能让人感到“三星堆”“金沙”上古双城和成都、重庆现代双城的历史文化传承关系,并附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精美的国宝级文物图片,值得收藏和品鉴。

获奖情况

入选“成都历史文化精品丛书”项目。

1.jpg

目录

上册   亚欧大陆无疆

第一章   诗和远方就在金沙 

“兄弟分家”仪式盛大而凄凉

都城规划“象天法地”

三星堆人戴耳环、吃火锅、喝小酒

“天下之中”的向心力

千年“游子”带回先进文明

文字可能在被烧毁的丝绸上


第二章   八百年的宝墩文明

不断地迁徙,足迹几乎踏遍成都平原

都江堰水利工程智慧的“原版”

“因天时就地利”的营城理念

遇到爱情,“蓉漂”乡村游的转弯之处

“农耕女神” 惊艳时光,温柔岁月


第三章   从“首都”到“副都”

“公园城市”的三千年留影

废弃“旧都”,来到“新都”

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

沟通天地,对话神灵的希冀

将翱翔太空的美梦寄托在神鸟上


第四章   世界青铜文明体系

青铜网络与“丝绸之路”的“双循环”

亚欧矿产供应链的“回水沱”

国际化的“眼睛崇拜” 

巩固“内循环”,输出“软实力”

三大走廊与成都平原的风云际会

长江流域史前城邦集群日月同辉


2.jpg

下册   巴蜀相向而行

第一章   南方青铜交通网络

建起国家交通的“中轴线”

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影响古蜀

崇尚武力的“东方的斯巴达人”

古巴蜀文化的三颗璀璨明珠

夏商周文明一直存在于成都平原


第二章   盘龙城与三星堆

“重工业基地”的指挥部

“模范夫妻”兴“龙城”

武汉与成都的“兄弟对话”

古蜀国以丝绸交换青铜原料

“天下之中”的远程交流体系


第三章   “巫盐古道”的命运

古人类文明和巫文化的发祥地

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融合统一

川鄂陕三省的古栈道网络

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对撞融合


第四章   文化走廊千年以降

长江中游地区进入中原文化圏

南方文明依托水路航道交融

“岐阳之蒐”中落寞的“守燎”

修筑用以垄断食盐、青铜的楚长城

荆楚文化形式上命同古蜀文化

身体里镌刻着一段段地理传奇


第五章   “连”武汉“喊”杭州

史前“上层远距离交流网”

拥有破解上古文明历史的魔力

一个延续近两千年文明的现场

星空中那一颗最神秘的星辰

“双循环”的天下体系

仍是“t型经济带”的原点

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圣地


第六章   “全域成都”公园城市

远远超出区域中心城市概念

“金沙人”美好而诗意的黄昏

“天人理论”创造出的“巴蜀图语”

上古精神世界的知识图景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

后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