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古蔺非遗的魅力
古蔺花灯
古蔺花灯,俗称“扭扭灯”相传源于唐宋据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古蔺花灯表演形式多以载歌载舞、逗笑取乐为主表演时 “要逗要笑,要打要闹,要拽要扭,要唱要跳”内容多为贺年祝福、赞勤斥懒,传播公德、表达山区男女纯朴的爱情。
2014年古蔺花灯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赤水河船工号子
清朝,赤水河通航船逆水行进靠人力拉纤船工为步调一致、提高劳动效率创作出了一种有唱词及曲调的号子,生活气息浓郁。古蔺赤水河船工号子大致分为推船号子、 拉船号子、撑船号子3种类型,演唱坚实有力、粗犷豪迈、题材包罗万象、数不胜数、内容丰富多彩。
高台狮灯
高台狮灯至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是融合武术、舞蹈、音乐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当锣鼓擂响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高台狮灯流行于民间重大节庆活动,惊险刺激的表演形式热闹欢腾的氛围,一直以来深受民众的喜爱。
古蔺苗场踩山习俗
据古蔺苗族古歌称苗族的踩山节和赶春、秋两季苗场,均为纪念起义英雄佑八和施抓。每年正月踩山二月和七月中举行春、秋两季苗场,约定成俗,沿袭至今。两大习俗凡指定的时间一到,各村寨的男女老少穿上盛装,直奔目的地人声鼎沸,歌舞蹁跹。
古蔺山歌
古蔺山歌内容丰富,著名的歌曲有关劳动生产《大田栽秧行对行》《郎在高山打石头》。诉述爱情的有《郎也乖来妹也乖》《爱娇歌》,叙述性的《石榴打花叶又青》《妹从哪里来》,以及一些传统故事。古蔺山歌富于即兴性唱词 “ 见子打子 ” 随时起兴编唱多为四句山歌,长山歌内容广泛。
古蔺苗族服饰传统制作技艺
古蔺境内苗族服饰亦是色彩斑斓绚丽多姿,古朴典雅。清朝时期苗族服饰逐渐趋于汉化。不过,妇女衣着保留苗族特征,老年妇女头缠黑帖,年轻妇女戴细篾丝编织的帽,腰系白褶短裙,均用蜡染制成,扎以青线或彩线,裙外罩一绣花黑色围腰。系以织花或挑花腰带垂以佩带,膝下缠白布或者布裹腿脚穿革履或白袜花鞋。
今天古蔺县八十余座苗族村寨,还保存着苗族服饰手工技艺,古蔺麻辣鸡传统制作技艺。
清朝末年古蔺人进深山采草药回家把土鸡放入草药里煮古蔺麻辣鸡的雏形出现。
二十世纪40年代古蔺县城人聂墩墩将麻椒麻鸡工艺定型,以“麻得跳”“辣得叫”风味闻名。从此,每当逢年过节古蔺县的城乡居民家家自制麻辣鸡。邀请亲戚一起品尝。